明确洁净等级分区
按ISO 14644标准划分区域(如D级→C级→B级),设置缓冲间(气闸室),确保压差梯度(如B级对C级≥10Pa)。
采用单向流设计,避免交叉污染。
人员动线规划
单向流动:入口→更衣→缓冲→洁净区,出口反向独立通道。
不同洁净级别区域设置独立出入口,禁止逆向通行。
预准备
禁止携带饰品、手机等个人物品,需在外部寄存柜存放。
有伤口或传染病者不得进入。
一更(普通更衣区)
换普通工作鞋,戴发网,脱外套。
二更(洁净更衣区)
手部消毒(70%酒精或消毒液,20秒以上)。
穿戴洁净服(连体服)、口罩、手套、洁净鞋(需覆盖脚面),使用粘尘辊去除表面微粒。
气闸室
停留10-15秒,确认压差正常(通过压差表监测)。
再次手部消毒。
进入洁净区
通过风淋室(风速≥20m/s,时间≥15秒,去除表面颗粒)。
通过专用出口通道,脱卸洁净服(内面朝外折叠,放入专用回收容器)。
手部清洁后离开,禁止将洁净服带出。
洁净服管理
材质:防静电、无尘面料(如聚酯纤维覆膜),每日灭菌或更换。
穿戴验证:定期进行微粒脱落测试(如Helmke滚筒测试)。
行为规范
禁止奔跑、大声说话(减少微粒扩散)。
操作时避免直接触碰产品,使用无菌工具。
每30-60分钟进行手部消毒(微生物监测合格标准:≤5 CFU/cm²)。
环境监控
实时监测压差、温湿度(B级标准:温度20-24℃,湿度45-65%)。
定期进行沉降菌检测(B级≤5 CFU/4小时,φ90mm皿)。
人员培训
每月进行GMP和更衣实操考核,通过后方可进入。
模拟污染实验(如荧光粉测试)验证更衣有效性。
审计与改进
每日巡检更衣合规性,记录违规行为。
采用粒子计数器抽查人员洁净度(≥0.5μm粒子≤3,520个/m³,符合B级标准)。
污染事件:立即暂停区域操作,启动表面消毒(如过氧化氢雾化),重新进行环境监测。
设备故障:备用风机自动启动,压差丢失时暂停人员进出。